大型歌舞《上海千古情》立足于上海恢弘的歷史長卷,演繹了上海的前世今生。演出分為《申滬溯源》《1921》《摩登時代》《上海人家》《風從海上來》等幕,再現了戰國時春申君疏浚黃浦江的力挽狂瀾,中共一大的光輝歷程,十里洋場的風云跌宕,新中國建設時期上海人的奉獻與擔當,更有世博會、浦東開發開放的文化內核,將上海紅色文化、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。3000噸黃浦江水奔流入海,400平方米巨型懸空透明膜從天而降,上萬套舞臺機械與設備上天入地,視覺盛宴,心靈震撼!
第一場 申滬溯源
2000多年前,上海成為“戰國四公子”之一春申君黃歇的封地。當時這里江水常常泛濫成災,人們深受其苦,春申君帶領百姓成功平息了水患,這種不畏艱險、迎難而上的精神成為上海精神的重要開端。為了紀念春申君的不朽功績和上海先民的偉大智慧,后人便以“申”和捕魚工具“滬”代稱上海。
第二場 1921
從粉墻黛瓦的江南水鄉到五口通商的繁忙碼頭,少女巧巧為尋找青梅竹馬的愛人,來到風云際會的上海,在內憂外患、民族危亡的時局下,找到了革命信仰。1921年注定成為上海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,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莊嚴誕生,上海成為紅色革命的啟航之地。
第三場 摩登時代
十里洋場,風華絕代,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,有著“東方巴黎”的美譽。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東三省與華北多地相繼淪陷。繁華的上海灘也面臨危難時刻,摩登時代的背后暗流涌動。隨著淞滬會戰的全面爆發,巧巧根據黨的指示,組織了上海文化界戰地醫療隊,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戰斗中。
第四場 上海人家
上海經歷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的烽火,迎來新中國的成立,巧巧也和這座城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。從上山下鄉到支援三線再到改革開放,巧巧一家人的成長歷程,展現了上海的時代變遷以及上海人付出的犧牲與奉獻。這就是上海精神、上海人的擔當!
第五場 風從海上來
世界在這里相聚,東西方在這里交流。世博會的精彩仍在延續,亞洲演藝之都的魅力正在上海宋城綻放。風從海上來,一個大大的“申”字就寫在世界的東方!
宋城集團版權所有 浙ICP備14016011號-1